王千睿曾在德国斯图加特造型艺术学院学习工业设计。他的指导教授、IBM总设计顾问、世界著名设计师RichardSapper先生,在他毕业前送给他一句令其深受感动的话:“如何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世界,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而今天在王看来,只有让设计师从市场角度出发,全方位面向消费者去做设计的时候,才可能去实现这一梦想,工业设计的内涵也才更加广泛,其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现在公司上下都有一种认知:做品牌,一定要让设计先行,才可能有一致性的品牌形象,如果产品本身给消费者的感受没有提升上来,那么广告做得再多还是没有用,设计与行销是相辅相成的。”王希望透过设计的理性与感性诉求,唤起消费者深层的美感体验和情感共鸣。
如今,公司准备导入新产品前,设计部门首先要了解市场目标族群的需求和期望,然后提出概念的设计提案,公司再召集设计、制造、行销、工程等个部门一起讨论产品定位、技术瓶颈、市场反馈以及生产和营销上的问题。充分讨论后,决定这个产品是否进入。整个讨论过程都围绕提案来展开,所以,设计部门对于品牌定位的理解、对市场和销售趋势、甚至对未来世界的把握,就显得尤为关键。
“如果我们可以在温度表上检测设计,会发现极冷的一边是现代主义或理性主义,极热的一边是后现代性的作品。”今日,当设计真正主导起公司品牌身价的时候,王千睿也就可以自在地表达明基的设计理念:“我们力求掌握生活形态和设计趋势,在极冷和极热的两端游走,寻找最适意的温度。”
一直关注明基设计的韩国三星,特意在公司的设计战略组里,组织了一群专门研究明基的人。三星一名部长到明基参观时坦承,明基用这么短的时间做到这样,确实让他“感到很头疼”。
“企业必须认知,设计带来的不再是‘附加价值’,而是‘唯一价值’!”陈禧冠如是强调,“品牌与设计是企业面对消费者的唯一接口,如果还认为设计是附属品,结果终将出局。”
当下,很多IT产品制造商正在扩充工业设计部门。富士康最近两年一直在扩充设计能力,并有意在将来把设计部门由目前的70~80人扩充到200人以上,第二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商仁宝电子也在不断加强其工业设计中心的作用。
随着明基、宏基、华硕、捷安特等一系列工业品牌的崛起,ODM厂商的深入精专,以及大批独立设计公司的兴起和快速成长,台湾透过设计,从生活与生命体验的细节中获取的价值迅速成长,向“美学经济体”快步迈进。
大陆设计的觉醒
众所周知,中国多年来经济增长强劲,经济总量排名世界前列,对此,“中国制造”功不可没。很多外国人来中国,都说没有办法带礼物,因为从海外带来的东西往往一打开,发现都是“中国制造”。
但因为技术研发与工业设计的落后,国产品大多以OEM的方式变成了外国货。“猪肉卖成豆腐价”,使得“中国制造”成了低价的代名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本是最大的玩具制造国,全球75%的玩具由中国制造。但是,芭比娃娃在美国卖10美元,而在中国加工后的离岸价却只有2美元,其中原料费、运输费和管理费又去掉了1.65美元,最后剩下0.35美元,才是实际加工所得。
“这就是没有品牌,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设计的代价!虽然产量大,但利润极低,其实我们还算不上一个生产加工厂,充其量只是一个加工车间。”清华美院副院长鲁晓波认为,“中国企业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在更广阔的领域,在更高的层面上融入世界经济体,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进一步打造出一批中国的国际知名品牌。‘中国制造’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将是大势所趋,创新的工业设计则是迈向这一方向的重要路径。”
的确,过去中国更多讲的是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却很少讲设计创新。2003年,在全球2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中,中国榜上无名。原因是多方面的,人们在市场上看到,众多“品牌”的促销展示扑面而来,企业绞尽脑汁“秀”出各种“新概念”,但其背后实难看见强健的产品筋骨。表面看上去是产品“附加值之战”,却未能改变企业低层次的成本竞争,未能改变企业成为“廉价车间”的命运。而这余味不多的一杯羹也并不能永续占有,因为周边一些经营成本更低的国家,正对其虎视眈眈。
广州美院设计分院院长童慧明指出,国内由于缺乏对产品设计进行整体、系统的策划与推进,致使设计创新始终停留在分散、孤立、单件操作的低水平上,除了阶段性地对销售产生一些影响外,对企业品牌形象的整体提升并无贡献,而且过多的模仿与引进,图省事、走捷径,使得中国很多企业失去了在世界大市场中游走的空间。
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设计展现出来的更多是“西方”脸,反而最缺乏中国元素。而意大利等国的设计之所以能在国际舞台上引领风骚,最大原因是在设计作品中秉持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其次才是富涵的“现代气息”。正如伊莱克斯全球设计总监安德鲁所说,企业模仿他人创新的短期行为,将最终遭遇失去市场和品牌形象的恶果。
鲁晓波分析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引进”的历史,创新的成分不大,加上在漫长的计划经济年代,设计只是一种实用美术,被当成一种造型对待,只起到装饰的作用,所以很难实现真正的跨越。
宝马设计总监曾说:“我们设计的时候从来不去看市场,我们是引领市场、创造市场的。”鲁晓波认为中国企业没有必要盲目去做市场领头羊,“但至少应该有这种雄心壮志的企业家,我们并不甘心只做一个加工车间,所以优秀的企业应该勇于让设计师去创造未来。”
对工业设计高度敏感的应该算是汽车业,现在国内汽车已有共识,工业设计在汽车设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将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与中国实情结合设计出来的汽车,在中国才会有生命力。国外汽车设计公司因为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其设计往往“水土不服”。目前一些企业纷纷走向“自主设计”之路,吉利就投资3.5亿组建了新汽车研究院。
另外,华为、康佳、中兴通信等一批优秀的工业企业以工业设计为支撑,也正逐步体现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效应。